[人文] 伊拉克预用萨达姆官邸改建新博物馆
面对经费短缺和ISIS侵袭的双重困境,伊拉克政府并未一味消极,而是希望新建博物馆来重塑港口城市巴士拉的古典魅力。
位于巴士拉的萨达姆前官邸以心形的湖面和幅员辽阔的占地面积自居,而当前政府正将其改建为博物馆。
摄影:ESSAM AL-SUNDAI, AFP, GETTY IMAGES
铁门后的藏品
al-Abeed接着介绍道,该博物馆完工后将拥有四间展厅,分别展出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伊斯兰等不同时期的伊拉克历史。另外,将从巴格达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调来3500到4000件藏品,为此还要打造100多具展柜。
考虑到2003年伊拉克博物馆遭到的洗劫,al-Abeed要求每个展厅的大门都必须安装厚重的铁门。当然,安全系数还取决于博物馆的开放程度。“我们新建的是现代化的博物馆,功能不应局限在展览等方面,而是要开发各种形式的艺术文化活动,包括培训课程和专业讲座等等。”
然而这些都只是展望,巴士拉政府并未足额提供其允诺的装修资金。
“这是伊拉克的通病,就算最简单的任务都别想轻松达成,”巴士拉博物馆之友的受托人Lamia Al-Gailani Werr说道,他是伊拉克人,如今生活在伦敦。委员会建议al-Abeed尽快开放某个展厅,以促成政府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al-Abeed表示最快也得今年9月。
Werr非常赞赏al-Abeed在推动博物馆建设方面的努力,同时又觉得al-Abeed对巴士拉政府的期望度太高了,这可能与他出生于此有关,而且他在萨达姆•侯赛因主政期间被迫逃离此地,对当地政府更是缺乏了解。
官邸改建博物馆计划因资金紧张而延期,但政府官员希望能在秋季迎来首批参观者。
摄影:ESSAM AL-SUDANI, AFP, GETTY IMAGES
全世界最庞大的遗址群之一
巴士拉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她的古色古香可不止一座博物馆,al-Abeed希望全世界能关注到这一点。巴士拉建城于公元636年,是印度洋贸易的港口重镇,也是知识与艺术的发祥地,另外还是传说人物辛巴达的故乡。
巴士拉的旧城祖拜尔紧靠着今日巴士拉的市区。大规模古迹的占地面积多达486公顷,也是全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开发最少的遗址群之一。上世纪90年代,萨达姆把部分遗址所在地投入到工业开发中,而在那以前几乎所有的遗址所在地都无人居住。
“不但是我,就连法院也曾要求17家工厂搬离,”al-Abeed说道。但最终仍有20家工厂留了下来。为此,al-Abeed收到了不少死亡威胁,他被迫离开家乡,寻找更安全的住所。
随着城市的繁荣与扩建,巴士拉的土地价格一飞冲天,al-Abeed所在的部门面临着巨大压力,他们必须强调并证实遗址的重要性,还要保持高度警惕,否则这些历史瑰宝将命丧挖掘机之爪。
“很多古建筑就明摆在那里,包括墙体、小穹顶等等,”巴士拉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Ali Almayahi说道,他正在运用探地雷达技术对某遗址片区进行地图测绘。同处一个阵线的al-Abeed介绍道,他的团队所发现的陶器、玻璃等材料器具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到13世纪的阿拔斯王朝时期,但新建的高速公路像雨后的春笋盘根在遗址周围,甚至穿越其间,这真是一场残酷的赛跑。
萨达姆在巴士拉精心耕耘的前官邸很快就要改建为伊拉克数十年来首家新成立的博物馆。
摄影:MAHAN KALPA
巴士拉的复兴之路
中世纪晚期,巴士拉古城为了迎合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改道而不得不向北转移。如今就在巴士拉闹市区的中心、新建博物馆地址的北边,坐落着宁静的古街区,镶嵌着精美木制花格的宅子足足有数百年的历史,石砌的运河上架有优雅的拱桥,还有古老的教堂和清真寺零星散落。
但稍作停顿你就会发现,早已干涸的运河塞满了垃圾,破碎的拱桥摇摇欲坠,曾经华美的老宅正在瓦解。能得到修缮的建筑只占极少数,它们大多作为艺术组织的基地,好在这样的组织越来越多。近日的一个早晨,某合作社的艺术家们就在准备现代艺术雕塑的展览。对于一个刚刚踏入和平的城市来说,这实在是太鼓舞人心了。
该官邸的内部装有很多枝形吊灯,使得每一处圆屋顶的瓷砖尽显华彩。
摄影:MAHAN KALPA
同处一条街道的巴士拉文化宫(Basra Cultural Palace)也是改建而成的,它曾是19世纪犹太商人的豪宅。“我们刚刚举办了科威特画展和女性书法会议,”该文化宫的负责人Hussain al-Mothater说道。
在Al-Abeed看来,古街区的修复工程是他最大的挑战,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属于危房,而且总有人想把它们推倒,”他愤愤道。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综合性遗址集群,配套设施包括旅店、餐馆和遗产博物馆等等,还要安排普通居民的居住区。它就像是西班牙的格拉纳达(Granada),是个15到20年规划的大项目,”他已经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联系,为该街区争取世界遗产地的名额。
这一愿景看起来就像辛巴达传说般缥缈,但al-Abeed是个十足的乐天派。“其实巴士拉的新进人口中,大多数都来自农村,他们对文化历史知之甚少。为此,我们必须做足基础工作,我个人乐意为国竭力。”
(译者:清泉石上流)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