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妇好墓首博开展,这样的女人你敢要吗?
撰文、摄影、视频:艳丽、公子小白、丁亮、董惠琪
首博最近真是火得一!塌!糊!涂!!!先是上周开始的海昏侯展吸睛无数,据说预约的队伍已经能排到天安门了;然后今天另一枚重磅炸弹——殷商最完美考古发现的妇好墓又来了!哎,小编最近跑首博跑得虽然已经要跑断了腿,但是为了看这两个展,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前几天说完了海昏侯,今天轮到给大家八一八妇好墓了!
话说商代的女人还是很牛的,当然,框哥说的不是苏妲己,这里要说的是商王武丁的老婆。那个年代,女强人们甚至是可以领兵打仗的,本文要说的妇好就是一例。当然啦,能打仗的不止她一个,武丁的另一个老婆妌【jìng】据说也能(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她的葬器),所以说商代的江山其实一半都是女人夺来的也不为过。所以说女人啊,还是非常厉害的。
下面告诉你为什么。
谁是妇好
今天现场提问,有一混进记者圈的北京老大爷问专家,妇好跟封神榜有啥关系……不少记者表示想跪。框哥脑洞一开,想到很多人对武丁与妇好的认识肯定还不及苏妲己的一小半,就先给大家做个普及吧:
位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外的妇好雕塑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其事迹在甲骨卜辞多有记载。甲骨文中的妇好是国王最宠爱的王后(传说武丁正式妻子有三位,司母辛妇好、妇癸、妇妌——咱们从小熟知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这第三位妻子的葬品;此外,武丁还有六十几个小老婆,不过当然都比不过妇好啦!)她略施粉黛,温婉可亲,是王子公主的好母亲,为武丁生了好几个孩子。同时,这位女子可不一般,咱们下文说。
首博大厅,妇好墓展厅门口的标识,放大的玉凤非常抢眼
那么武丁又是谁呢?,子姓,名昭,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说这些还有点摸不着后脑勺的话,你一定记得小时候背过的《孟子》:“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任用贤才傅说的就是这位明君啦!作为商朝后期的一代明君,武丁励精图治,使商场的整治、经济、军事得到空前发展,他在位的这一阶段,历史上称为“武丁盛世”。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妇好的帮助。
妇好为什么这么牛?
中国古代强女子也出过不少,例如西汉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清朝的慈禧太后,都是政治上大权独揽的铁腕人物;电视里热播的芈月、甄嬛之类的人物也让大家对妇好的猜测多了一些这种女强人的影子。
其实,才不是呢!妇好比这牛多了!
第一,能带兵打仗
上面提到的女强人们也就耍耍心机罢了,能带兵打仗的有几个?看看妇好的这些家伙吧……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四分之一以上都是兵器,甲骨卜辞一会儿记载她伐羌,一会儿说她伐土方,一会儿又说她去打东夷了……哪里不服伐哪里,简直是女战神的节奏嘛!正因如此,妇好死后,立刻就真的被封为战神了,伺候武丁每逢出兵,都要以甲骨向妇好的在天之灵问卜,看看老伴儿怎么说……
妇好铜钺
通长39.5厘米,刃宽37.3厘米,重9KG
新石器时代从石斧衍生出的玉石钺,可不仅仅只是兵器和工具,它还是权力的象征。夏商周时期的铜钺继承了玉石钺的这一功能,象征征伐刑杀之权,是将领的权杖。妇好墓共出土四件铜钺,是目前所见商代贵族墓随葬铜钺第二多的(最多有随葬七件铜钺),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妇好执掌帅印、戎马一生的传奇经历。这件铜钺装饰的虎食人纹在商代青铜纹饰中多次出现,推测具有巫师通灵做法的涵义。虎食人纹下有铭文“妇好”二字。
第二,主持祭祀
在一个男权社会里,让一个女人主持国家的祭祀大典,在之后的朝代中简直不可想象。但是,妇好这个女人做到了!
铜瓿(bù)
盛酒器。腹部的三组兽面纹是这件铜瓿的主纹饰。夏商周青铜礼器的兽面纹源自史前巫术和原始宗教对神灵的膜拜、对超能力的追求,进一步结合了“君权神授”的礼制思想。兽面纹也称为饕餮纹,是在多种动物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和想象,突出兽面、尤其突出瞪视的双眼,弱化或省略躯体,极力烘托神秘与狰狞之感。
第三,帮老公处理小老婆之间的纠纷
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清官难断家务事,武丁这家伙一口气养了六十几个小老婆,身体透支不说,脑子估计都要被老婆们嗡嗡坏了,这个时候,有个情商高、识大体又说一不二的老婆那是太重要了。估计妇好没少帮武丁解决小老婆们之间的纠纷,连甲骨文都记载“呼妇好见多妇于徉”。
刻辞卜骨
妇好墓中出土了不少用于占卜的甲骨,反应了那个时代占卜的重要性,也印证了妇好善于占卜一事。
第四,能生,能生,能生
好啦,又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母凭子贵的习俗在三千年前就有了,一个女人再能耐,不给大王生几个儿女那也没辙。文献记载,妇好给武丁生了好几个孩子,有了母亲的身份就更立得住脚了!
司母辛铜方鼎
通高80厘米,重117.5KG公斤
陶鼎是我国新时期时代出现的炊煮器,并逐渐被赋予祭祀礼器的内涵。夏商周时期的铜鼎是铜礼器的核心,甚至象征国家政权。方鼎出现于商代,成偶数使用。方形铜器冶铸工艺复杂,因而方鼎的地位高于圆鼎,商代方鼎一般出土于王室、高中级贵族墓葬,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妇好墓出土2件司母辛方鼎,纹饰简洁大方,口沿下一周夔龙纹为主纹饰。铭文“司母辛”铸于口下内壁,意思是妇好的子女为祭祀亡母辛而铸此鼎,“辛”是妇好在宗庙被供奉的庙号。
正因为妇好这么优秀,她死后,武丁没有把她埋在陵墓区,而是直接埋到了王宫边上……
殷墟宫殿区的妇好墓
另外,为了怕亡妻在阴间寂寞,商王还亲自为她举行了冥婚,把她许配给了三位先王……据说是因为商代人迷信鬼神,崇尚天命。他们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取决于上帝、神灵与祖先。武丁对妇好的感情极为特殊,也许是相爱至深,也许是相敬如宾,他对于妇好的离去总是难以释怀。于是,这位开明的君主就把他珍爱的妻子许配给去世已久的贤王,大概他认为,这些死去的祖先会在阴世保护他的妻子,或者,他也认为,妇好的杰出完全可以与伟大的帝王相提并论。甲骨文的卜辞正是武丁对祖先急切的询问。小编对这一点也是久久难以释怀。
妇好墓的特殊地位
安阳殷墟作为三千年前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中国众多考古遗址中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揭露面积最大的遗址,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之首。1976年在殷墟发现的妇好墓是目前已发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了多达1928件随葬器物,在中国考古史、殷商史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首博妇好墓展抢鲜看
在本次布展上,首都博物馆真是下足了苦心,整个展览的规划设计都极为精致,比仓促开展的海昏侯国墓的展览要好看不少哦。现场的“虚拟现实”眼镜可以让你直接在馆内感受走入妇好墓穴的真实感,一比一高仿青铜器,可以让观众直接把玩,感受殷商器物的重量和使用方式,总之,强烈建议你来现场感受啦!
另外,本次展出的最大亮点是器物之全也是空前的,总共展出了411件精美的出土文物,小编带你一睹为快!
妇好铜鸮(xiāo)尊
通高45.9厘米,重16.7KG
铜尊是大型盛酒器,鸮即猫头鹰。鸮尊在妇好墓中出土了一对两件,呈昂首挺胸站立鸮形,头顶羽冠,造型稳重雄奇。中空的腹部用以盛酒,鸮头后部为盖,盖上装饰的立鸟与夔龙兼做盖钮。鸮尊纹饰极尽华丽,通体以云雷纹为地,地纹上装饰了兽面纹、蝉纹、夔龙纹、盘蛇纹、鸮纹等多种纹饰。器身口内壁铸铭文“妇好”。昼伏夜出的猫头鹰在世界诸多古文明中被视为沟通人间与冥世的使者而受到尊崇,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更是被视为祥瑞神鸟。
玉龙
直径5.8厘米,厚0.9厘米
这件玉龙玉质晶莹,头有双角,张口露齿,工艺精湛,憨态可掬。这种蜷体龙的形象在史前时期已经出现。有专家认为蜷体龙取材于蝉、蚕等虫类从幼虫到成虫的变化过程,龙“能为大,能为小;能为幽,能为明;能为短,能为长”的申通就是由此演绎而来。妇好墓出土玉器多达865件,如此厚葬既体现了武丁对妻子的宠爱与不舍,也揭示了妇好生前丰富多彩的生活。
玉蝉
头端有一圆孔直通腹部,可穿绳佩戴。蝉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玉蝉是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大量出现。玉蝉可分为三种:冠蝉,用于帽饰,无穿眼;佩蝉,顶端有对穿眼,穿绳随身佩戴;含蝉,在死者口中压舌,刀法简单,没有穿眼。蝉脱去蝉蜕后破土而出,犹如新生,因而古人常以玉蝉随葬,寄予重生之愿。
夔(kuí)首骨笄(jī)
长22厘米
笄用来插住挽起的长发,在古代男女都用,区别在于笄首的装饰不同。妇好墓出土骨笄多达499件,大部分出土于一个木匣之内,是妇好珍爱的饰物。夔首骨笄有35件,应属较为高档的发笄。夔口朝下,张口露齿,似在吞咬骨笄。夔就是龙纹的侧视图案。商代制骨技术和规模非常发达,殷墟发现了多座制骨作坊。目前在殷墟发现的骨笄数量已达2000件以上。商代的骨笄原料主要是牛、羊、猪、鹿等大型动物的肢骨,因肢骨骨形好、骨壁厚,便于加工、设计。
对尾鹦鹉
高8.1厘米,厚0.3厘米
在殷墟宫殿宗庙区附近发现许多禽鸟类动物骨骼,可能为殷商贵族豢养的珍禽异兽。商人的这种喜好也表现在动物形玉器上。此外,上古传说中,商族的起源与鸟类有密切关系。《诗经·商颂·玄鸟》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殷墟时期,鸟纹广泛见于各种礼器和饰品装饰。这件对尾鹦鹉表现的既可能是以当时独特的透视法同时表现一只鹦鹉的两个侧面,也有可能象征某种神鸟。两尾相连处有小孔,可佩戴。
玉人
身高8.5厘米,宽4厘米
妇好墓出土玉人13件、石人2件,对于研究商代社会各阶层的服饰衣冠、生活起居都提供了珍贵资料。这件玉人呈现的是一位跽(jì)坐贵族。椅子等高坐具从唐代开始普及,在此之前古人跪坐在席、榻上,标准坐姿是跽坐,双膝跪地、脚背贴地、臀落踝上,手放膝上。这件玉人所穿的窄长袖有花纹短衣是商代贵族的流行服饰,头顶中心梳小辫,辫上似缚有发绳,“辫发”也是商代玉人常见发型。头顶有左右相通的小孔。两腿之间有一较大圆孔,可供插嵌。
铜铲
铲是用来起土、耕苗、除草和碎土的农具。妇好墓出土这种铜铲共4件,制作精巧,应非实用农具,可能是妇好用于农业典礼上的礼仪农具。卜辞记载了商王与贵族在春耕时使用农具象征性地耕田,或掩埋农具祭祀。
妇好铜方彝
铜方彝应有屋顶形盖,此彝器盖应在下葬前已遗失,但并未因不完整而影响它随主人一起下葬。器底铸二字铭文“妇好”。
铜盉
妇好墓随葬了6件铜盉,图上这种较少见。外底中部有铭文“妇好”二字,腹部有纺织品痕迹。
妇好平底同盉(hé)
顶面隆起行成“T”字形钮,钮前有短流,流下肩部铸“妇好”二字铭文。这种形制的盉也十分少见。
你们的“高级定制”的算什么,三千多年前的妇好就已经有自己的”高定“啦,不信你看上面这件青铜器,仔细看,看到“妇好”俩字儿了吗?别着急,还有更多呢:
嗯,继续看……
“其”铜圆斝
器底有铭文“其”字。妇好墓还出土一件亚其铜圆斝,“其”是“亚其”的简称,两件成对。妇好墓出土了亚其铜礼器21件,均为酒器,为贡品或赠礼。
司母辛四足觥
此觥的器盖前视似牛、似马,后视如鸟,足为两蹄两爪,盖内与器身内均有铭文“司母辛”。妇好去世后,在宗庙受供奉的庙号为“辛”,子辈称妇好为“妣辛”。司母辛意即祭祀母亲辛。
玉扳指,据说是射箭专用的。拇指也要够粗才能套住。
玉虎
白玉簋(guǐ)
妇好墓随葬玉簋两件,一青一白,造型美观,刻纹精细,器型规矩,器壁厚薄均匀,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要经过切割成型、掏堂去余料,周身碾压纹饰、抛光等一系列工序,耗时经年累月,全面体现了当时的雕琢工艺。这件玉簋出土时,内有骨勺、骨匕、铜匕各一件。
玉梳子
玉鸮
这件玉鸮的形态极似妇好铜鸮尊。尾与足之间有槽,足下两侧各有一个未钻穿的小孔,头顶后有一上下对穿的小孔,可插嵌也可以穿绳。
玉虎
这种片状玉虎代表了商代玉虎的另一种风格。虎眼、卷尾均可兼做绳孔。
玉鹅,妇好真是一个超级玉石爱好者。
另外,妇好还是一个非常爱美的女子,看看这些当年的项链吧……
玉管状珠
玛瑙串饰
绿松石串饰
铜觥
铜觥是盛酒器,多为立体动物造型,流行于商代。觥逐渐演变为酒器的通称,顾有成语“觥筹交错”。好酒之风对于商王朝的政治、文化影响甚大。末代商王纣王“以酒为池,以肉为林”成为骄奢淫逸的著名典故。
石觯(zhì)
用白色大理岩磨制而成,盖面蓝绿色是被墓内其它铜器的铜锈染色。
铜簋(guǐ)
铜簋出现于商代早期,是盛装谷物食物的盛食器。簋为核心的礼器制度,迥异于以酒器为核心的商代礼器制度。
展览信息
《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时间:3月8日-6月26日
地点:首都博物馆地上一层B展厅
须知:
1.3月2日-3月18日重点接待专业团体预约参观,每天同时对公众开放预约名额1000名;3月19日起,两大特展只接受个人观众预约参观,每天开放预约名额5000名,不再接受团体预约参观。
2.观众可通过网络和电话预约,当日门票须至少提前一天预约。
3.每人每次预约免费参观票不超过3张,约完为止。
4.特展门票只限当日有效。
个人预约电话:010-63393339
团体预约电话:010-63370458
(每日09:00-17:00预约)
咨询电话:010-63370491/63370492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