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跨国寻妻之旅:拯救最后的苏门答腊犀牛
导语:辛辛那提动物园将把一头极为稀有的苏门答腊犀牛送回印度尼西亚,以帮助它寻找伴侣。这种犀牛正濒临灭绝。
Harapan是一头出生在辛辛那提动物园的苏门答腊公犀牛,今年八岁。然而在美国并没有母犀牛,所以它会被送往苏门答腊与Rosa“相亲”。
摄影:Joel Sartore
骑犀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伦敦的动物园,动物园管理员给犀牛喂食豌豆,并让一位女性游客骑在其背上。
摄影:B.A. Stewart and David S. Boyer
犀牛对决
图片拍摄于2008年,严重濒危的黑犀牛在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Ma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里上演“精彩对决”。近年来,偷猎者的猖獗让肯尼亚损失了很多犀牛。
摄影:Gerry Ellis
好奇的“大家伙”
图片拍摄于印度的卡兹兰加国家公园(Kaziranga National Park),一头大独角犀牛和同伴一起好奇地东看西看。曾经,大独角犀牛在印度次大陆流域很常见。而在20世纪初期,这种犀牛几近灭绝,只有一小部分还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这个群体已经脆弱得不堪一击。
摄影:Steve Winter
奔跑
图片拍摄于2008年,印度的卡兹兰加国家公园(Kaziranga National Park)。一头大独角犀牛和她的孩子在公园里奔跑嬉戏。
摄影:Steve Winter
动物园的“枷锁”
一头被捕的苏门答腊犀牛关在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动物园(Cincinnati Zoo)。
摄影:Robert Clark
幸存者
图中这头犀牛是一个“幸存者”,只有小部分犀牛能侥幸逃脱南非偷猎者的致命攻击。偷猎者的目标其实只有一个——犀牛角。犀牛角由角蛋白构成,它和指甲、头发的构成物质相同。
摄影:Brent Stirton
空中营救
蒙上眼睛,打一针镇静剂。仅用十分钟,救援人员就用直升飞机将这头黑犀牛从南非的东开普省拯救出来,送到一个地方等待卡车的接应——将其运送到900英里(1400公里)外的“新家。
摄影:绿色复兴活动(Green Renaissance),世界自然基金会
驯服野兽
为防止偷猎者的攻击,人们索性切除其牛角。图中是一头温顺的白犀牛,据已知数据显示,这种犀牛目前仅存7头亚种。在看守者的保护下,这头白犀牛正在安心地食草。上图拍摄于肯尼亚奥佩亚塔野生动物保护区(Ol Pejeta Conservancy)。
摄影:Brent Stirton
拯救犀牛
图片拍摄于南非西北省的一个捕猎场内,兽医正在给一头白犀牛注射麻醉剂,并切下它的牛角。
摄影:Brent Stirton
切除犀牛角
图片拍摄于南非克莱克斯多普(Klerksdorp)。这是一头被麻醉的白犀牛,为免于偷猎者的致命攻击,救援人员只能将其牛角切断。
摄影:Brent Stirton
“猎角”
图片拍摄于南非克莱克斯多普(Klerksdorp)。照片中的人举着一个巨大的犀牛角。像这样一个重达8磅(4公斤)的犀牛角,在黑市上可以卖到360,000美元。
摄影:Brent Stirton
受害者
在南非,一头被切割过牛角的犀牛仍未逃脱猎人的魔爪。偷猎者们布置可怕的陷阱,用电线将其勒死。
摄影:Brent Stirton
犀牛的黄昏
落日余晖映照着白犀牛的身影。图片拍摄于坦桑尼亚的Tshukudu私人狩猎保护区(Tshukudu Private Game Reserve)。
摄影:Brent Stirton
(译者:红心之王)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