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约”在唐家河——中外联合自然摄影师团队寻找“奇野中国”
WWCH将会是一个5至7年的项目,整个项目会包括100个拍摄任务,约有50名的国际顶级自然摄影师和大约同等数量的中国最好的自然摄影师参与拍摄。最后的产生的作品将影响可能会影响超过10亿人。
通过Staffan的团队和中方合作者的努力促成的这次唐家河的拍摄是WWCH的第一站,也是先锋试点项目。唐家河是中国最容易遇见和拍摄到兽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在这里,斑羚和小麂这样的食草动物非常常见,而还生活着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绿尾虹雉这样的美丽而珍贵的动物。短短的几天中,这支由中外摄影师联合的团队已经拍摄到红腹锦鸡、红腹角雉、黑熊、羚牛、小麂、斑羚、毛冠鹿、野猪、藏酋猴和水獭等,收获颇丰。
水獭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从海平面到海拔4000米的淡水的浅水区域都能生存,但由于长期以来中国淡水栖息地的污染和破坏以及为了获得其皮毛的过度捕杀,水獭在中国已经非常难以见到。经过近30年的保护工作,水獭又出现在唐家河保护区中。
摄影:徐永春/WWCH
小麂是一种小型的鹿。在此次WWCH项目先锋试点拍摄中,它们大概遇见率最高的兽类,通常都见到小麂三三两两的在森林中活动、休息,发现人类后,便轻快的跳向森林深处,翘起的尾巴露出白色犹如忽闪的白灯,让人印象深刻。
摄影:StaffanWidstrand/WWCH
羚牛也叫扭角羚,虽然外形似牛,但实际上和羊亲缘关系更近。春季正值羚牛来到低海拔取食,并且经常在河边饮水。待夏季山顶积雪融化,植物生长,它们会迁徙到海拔2000多米以上的。草甸生活。
摄影:Jed Weingarten/WWCH
中华斑羚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野羊。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崇山峻岭之中,斑羚并不少见。它们主要在清晨和黄昏活动,并且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
摄影:邓建新/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川金丝猴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带,夏季在海拔高处的山林中活动,冬季下到较低地区。作为叶猴族的成员,它们的囊状胃很适合大量进食树叶。由于川金丝猴的栖息地与大熊猫重叠,为保护大熊猫建立的保护区开展保护工作较早,所以随着保护区的建立,许多地方的川金丝猴种群得到了恢复,相比中国境内其他三种仰鼻猴属的成员,川金丝猴的数量最多。
摄影:邓建新/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熊猫是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中最负盛名的动物,根据2014年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数据,中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其中唐家河保护区内的熊猫约有39只。
摄影:邓建新/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中的藏酋猴一家
摄影:Tatsuya Shin
唐家河的春天
摄影:邓建新/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Jed Weingarten是Staffan团队中的另外一名摄影师,他曾经师从美国国家地理著名摄影师Paul Nicklen,在过去的近20年中多次来中国拍摄,能够说一口颇为流利的中文。2012年,Jed在云南结识了Staffan,便很快加入到WWCH的项目中来。
正在拍摄藏酋猴的Jed
摄影:Tatsuya Shin
“其他国家对中国的野生动物的印象几乎只限于大熊猫,他们对像羚牛这样的野生动物一无所知。” Jed希望通过WWCH 将更多中国的物种介绍给世界。
此次参加WWCH唐家河拍摄的也有几名中国自然摄影师,他们来自WWCH的另一个重要合作方:飞羽视界传媒。谈到WWCH与中国自然摄影师的合作,Staffan认为,一直以来,中国的自然摄影师是一个比较孤立的群体,他们中只有很少人曾经在国际上和其他国家的摄影师交流,也很少能得到国际自然摄影界的信息。这个项目将是第一次大规模国际自然摄影师进入中国拍摄,这会促进中外自然摄影师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奇境欧洲的摄影师Magnus和飞羽视界摄影师谢建国在一起拍摄白喉噪鹛。
摄影:Tatsuya Shin
而WWCH也需要更多中国年轻一代的自然摄影师的参与。飞羽视界传媒的董事长谢建国说:“我们现在只是铺一条路,自然保护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也要相信随着中国的发展,自然保护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现在需要更多的种子。”
Staffan对WWCH项目充满期待
摄影:Tatsuya Shin
虽然还会面临很多挑战,Staffan充满信心,“我们的项目在传递积极的信息,中国依然保留着丰富的自然遗产,而且中国自然保护区多年以来的工作也卓有成效,就像水獭的回归。这样的例子会激励人们关注自然保护项目,我们希望发现更多这样的故事”。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