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淡水昆虫
水黾
摄影:Christian Meyn
世界上许多昆虫与淡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同本照片所拍摄的水黾等水生昆虫一样,一般生活在水面或靠近水面的地方,甚至可以潜水,然后再浮出水面换气。其他一些昆虫从虫卵中孵化,它们的前半生生活在水下,而当它们最终离开水域前往陆地时,即使已经发育为成虫,它们仍不会离开池塘或溪流太远。昆虫是淡水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主要的食物来源。
水黾
摄影:John Moran
水黾有时也被称为池黾,淡水水黾科由350多种水黾组成。这些昆虫的长腿相当于身体尺寸的两倍,可以浮在水面并推动身体前进。它们的前腿较短,主要用于在水面诱捕猎物。本照片中,佛罗里达州奥克拉瓦哈河上的一只水黾正对一只丧失行动能力的黄粪蝇发动突袭。众所周知,昆虫也会捕食自己的同类。
蜉蝣
摄影:Jacco Ng Huijsmans
就像这只抱在树叶下端的浮游一样,蜉蝣成虫一般只能存活一至两晚。但如此短暂的生命仍然为交配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浮游成群飞行在半空中,并将卵产在淡水中。当蜉蝣幼虫孵化并成功抵达水面之后,它们将飞入植物的叶子,周而复始,延续永恒的生殖周期。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年时间,除非遇到了饥饿的鳟鱼,富含脂肪的蜉蝣是鳟鱼的最爱。
红蜻蜓
摄影:Nachum Weiss
地球上共生活着大约5,500多种不同的蜻蜓。有的只有人类大拇指指甲那么大,有的则大到足以覆盖人脸。在过去2.5亿年间,蜻蜓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今天物种的体型相比远古近亲大为缩小。化石证据表明,一些古代蜻蜓的体型与如今的鹰十分相近。
蜻蜓
摄影:Joshua Cortopassi
与这只澳大利亚达尔文公园中的蜻蜓一样,蜻蜓是可怕的捕食者,它们敏锐的复眼为捕食提供了便利。蜻蜓的每只眼睛实际上包括大约30,000只更小的眼睛,使得蜻蜓可以观察各个方向的情况。强有力的翅膀让蜻蜓可以每小时飞行30英里,并依靠一双有力并且锋利的腿在半空中诱捕猎物。这些昆虫也可以在半空中进食,主要捕食苍蝇、蚊子和其他昆虫,也包括其他蜻蜓。
豆娘
摄影:John Kimbler
豆娘可以通过鲜艳的色彩和很宽的眼眶进行识别,其中,很宽的眼眶可以将它与相似的蜻蜓区分开来。在大约2,600种豆娘中,体型最大的当属中美洲和南美洲巨型豆娘,翼展竟达到7.5英寸。通常情况下,这些昆虫栖息在淡水附近,一些雌性品种为了在水面下产卵,会将身体淹没在水中长达一小时。
蓝蜻蜓
摄影:Brian Kalish
蜻蜓在水下从虫卵中孵化,在之后的一年时间内,幼虫将在淡水湖泊、溪流或河流中渡过。幼虫最终会爬上岸,脱去坚硬的皮肤,在一至两个小时后,擦干翅膀准备飞行。那些经过危险和无助的幼虫时期而最终存活下来的成虫,将学会飞行。但是,蜻蜓生命的成熟阶段比较短暂,成虫通常只能存活几个星期到几个月不等。
泰国水黾
摄影:Asawin Lekprathum
就像这些来自泰国的标本一样,水黾不仅能在水面上行走,还可以背负相当自身体重15倍的重量,并且仍然悬浮在水面。它们的腿长满了纤细的槽毛,能够捕捉气泡,从而实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水中行走”这一项绝活,科学家们曾长时期对水黾的如此超强能力深感困惑。水黾以自己的双腿为桨推动自己前行。分层的体毛直径不到3微米,肉眼基本上看不见(人的头发为80-100微米),能够保持腿部的干燥并维持浮力。
蚊子
摄影:Gergely Komaromi
众所周知,作为夏季活动的害虫,在世界一些地区,吸血的蚊子是致命的健康威胁,它会传播危险的疾病,如疟疾、登革热和黄热病。蚊子通过感应人体的气味、温度,甚至呼出的二氧化碳来寻找目标。只有雌蚊才吸血,它们从血液中获得虫卵所需要的蛋白质。雄蚊和雌蚊都喜欢花蜜和植物糖。
雏菊上的蚊子
摄影:Renaud Rianasoa Raharijaona
8月20日的世界蚊虫日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蚊子的危害,它携带500多种危害人类及其宠物的病毒,包括狗、猫、马等。臭名昭著的亚洲虎蚊是西尼罗河病毒的携带者,在大约20年前被引入美国。人类可以通过穿衣、使用驱虫剂、修复纱窗并清除水洼等蚊子繁殖点来保护自己免受蚊子的危害。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