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14条野外抱石经验技巧教你避免受伤 还大增功力
野外抱石是一项高风险的运动。在避免受伤的同时,它即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在进行野外抱石之前,不仅要进行热身,还要预估你在线路上的表现,做到进退得当。
随着美丽的风景,面对老天赐予的一条条诱人的抱石线路,相信“抱石控”们都难以抑制这种冲动的心情。但只要在野外,都会存在隐性风险,以卵击石的形容可能不恰当,但要想与石融合,感受其魅力,还是要注意一些事项,才能愉快的同它们玩耍!遵循下面的14条小提示,不仅能够让你的攀爬功力大增,还会让你在进行野外抱石的时候,至少不会摔的那么惨,伤的那么无辜!
一,热身。注意热身攀爬的三个关键阶段,第一,提高心率和体温;第二,结合容易攀爬与移动练习(集中在手臂上);第三,根据身体状况,逐渐的适应难度。
二,观察落地的位置。攀爬一条线路时,当你遇到难点处,被动落地时,有可能会对你的肘部,肩膀、关节和手指的肌腱产生损伤。攀爬之前,要观察别人在线路难点上的动作和着落地点,有效的观察和预估着落位置。
三,逐渐热身。不要一上来就搞很难的线路。在不同的难度级别和不同的角度上交替做一些热身动作,随着线路难度的增加,在线路上停留的时间也增加。(例如:在V0的线路上,停留1分钟;在V1的线路上停留2分钟;在V3的线路上停留3分钟)不要使小臂酸涨。在尝试一条较难的线路之前,怎么也要攀爬半小时以上的热时间。
四,充分利用上一次攀爬后的时间休息。不要一直在一条线路上连续不断的死磕。每只手至少要休息1分钟。每三十分钟要休息10至15分钟来帮助你保持攀爬效率和避免受伤。在休息时,伸展你的腿,脚,不要做过多的手臂动作。休息过后再次热身几分钟。
五,技巧多于蛮力。在休息的时候,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攀爬序列和动作中的微妙之处,这远比你不加思考的一味的攀爬尝试难点效率要高得多。
六,变换风格。避免在同一条线路上,超过30分钟用同样的动作攀爬。尝试在线路上进行其他角度的攀爬和变换不同的抓点位置和方式。
七,高风险的点和动作。在抱石中,对于提高全身力量和技巧是很重要的,所以你不能回避高风险的动作,除非你有很好的理由,比如有特殊的伤。在尝试高风险的动作和具有挑战性的点时,一定要谨慎。要确保你有充分的热身,还要感觉状态良好;对你的肌腱有一个预先的力量测试;要注意脚点的特征,对脚点突然滑落有心理上的准备;如果有动态动作,要特别小心,尽可能地控制身体;在尝试之间充分休息,减少肌肉疲劳!
注意:
1、口袋手点抓住后,尽可能的不要再移动,特别是手指分开触点,反提触点或侧抓触点,有可能会让手指扭转而受伤;
2、遇到很小的锋利小片点,最安全的压握方法就是半卷曲手指(手指形成90度);
3、遇到圆滑的大圆点(Slopers),在反复拍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手腕;
4、遇到要压腿的动作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大腿根部的肌肉和膝盖关节,对这些部位要有充分的热身。
八,感觉状态良好和恢复后,要注重质上的训练。不要在爬完运动线路后进行抱石训练。忘记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这句话。当你的身体感到不适,有明星的恶化时,要停止和恢复。
九,不要过度训练。初学者每周平均训练2到3次最佳,中级攀登者每周有3、4次训练即可,成熟的攀登者可保持每周5次。(包括其他的训练形式,如攀爬线路,指力板等)。
十,制定训练体系。当你有两天的训练时间,在第一天加强训练强度,第二天用于基础的练习。例如第一天着重抱石训练,第二天用于难度线路攀爬;或者第一天选择较难的抱石,第二天进行常规抱石训练。把你的训练分为两个阶段,通常以一个月为限。这一个月你把精力放在力量上,下个月放在耐力上。例如,在力量训练阶段,一周2、3次力量后,来一次耐力。确保你2、3个月有一周的休息时间。
十一,平衡身体。攀爬是一种运用特殊肌肉的运动,通常许多损伤都是由肌肉失衡所致。通过对抗肌肉练习来完成每一次训练。做3组20次的训练:俯卧撑(胸、肩、肱三头肌);反向屈腕或手指扩展(前臂屈肌);在攀爬之后太累了,就在休息日进行对抗肌的练习。
十二,建立基础力量。如果你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对于较难的抱石来说,是很危险的。身重控制与核心调节能帮助你提高关键性的基础力量。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但不要过度追求,目的是保持没有肌肉块的肌肉体质。
十三,攀爬后放松。进行完一次坚难的攀爬或训练之后,要通过一些简单的线路让肌肉和脉博放松下来,进行一些静态拉伸结束一天的攀爬。
十四,生活方式。平时要有健康、均衡的饮食,保持身体水分,并在训练后吃一些含有较少蛋白质的零食。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蛋白质,在饮食中服用蛋白质补充剂。如果因工作压力大,如缺少睡眠,蛋白质可以使你的训练更为容易些!
图片来源:网络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