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北极故事:一名摄影师和一位日本探险家的传奇经历
导语:以下这组照片的主角分别是日本传奇探险家植村直己和摄影师Ira Block,植村直己于1978年创造了历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独自到达北极圈的人。为他拍摄这组照片的摄影师Ira Block受国家地理邀请,全程跟踪报道了这次史诗般的探险之旅。而他们共同经历的传奇故事也成功登上了《国家地理》1978年的9月刊。
日本传奇探险家植村直己是世界上第一个独自到达北极圈的人,当年他在尝试这段旅程时国家地理邀请了摄影师Ira Block进行报道。彼时Ira Block才27岁,已经有过成功完成国家地理布置的一项任务的经历。
1978年的时候,《国家地理》杂志摄影部门的运作方式与今天稍微有些不同。比如说,杂志中的摄影故事是没有预算的。不用管要花多少钱,“你只管做就是了。那时候杂志社的摄影主管是Bob Gilka,他喜欢起用新晋摄影师,让摄影师去突破自己,大胆开拓尝试,”Ira Block回忆说。Block在纽约布鲁克林长大,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拥有街头生存智慧的城市孩子。那也是他人生中的首次北极旅行。
摄影师Ira Block爱抚着植村的雪橇狗
在植村前往北极圈的800多公里旅程中,Block先后数次拜访了他。报道能否成功需要依赖植村途中拍摄的照片,还有他对旅途的描述情况,这一点Block非常清楚,因此他花了一些时间教给植村基本的摄影技巧,还把相机的快门按钮改换成更大的按键,以便植村带着手套也能拍摄。在这个过程中,Block对极寒天气下的摄影也变得得心应手,考虑到在严寒条件下胶卷易碎且容易出现静电斑,能都顺利洗出照片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成就了。“如果不能从植村那里拿到照片,这个报道故事可能就无法出版了,”Block说道。
一批物资运抵目的地
植村乘雪橇穿越茫茫冰原。“我曾以为海冰会像滑冰场一样光滑平整,到了北极才发现到处都是冰脊和山一样大的冰块,植村必须把冰块切开才能让狗和雪橇前行,”在日文版《国家地理》中Block对植村的旅程做了这样的描述。
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新环境,需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工作和生活,在谈到这一点时,Block表示:“对我来说,在那里工作并不是问题。” “过去我认为摄影师的工作就是‘记录’事件。通过这次旅程我认识到,为了扩大摄影的范围,你需要成为事件的一部分,在情绪和情感上要接近事件中的当事人。我不仅要成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更要做这个世界和世界上的人的记录者。”
老式自拍三要素:三脚架、自拍定时器外加运气。“每天即将结束的时候,植村会通过无线电与我们的大本营取得联系。每隔几天他还会给我留一条信息:‘告诉Block我正在拍照片’,”在日文版《国家地理》中对Block如此描述植村的旅程。
摄影:植村直己
1978年4月29日,植村成功到达北极,创造了历史。第二天,Block飞到他所在的位置拍下了那个值得铭记的时刻。植村把旅行日记交给了Block,Block会将其带到国家地理总部,为杂志的主题报道做参考。
左图:植村的雪橇狗在旅途中生了几只幼崽。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其中的四只存活了下来,并随着狗妈妈回到了大本营。右图:植村的脸上伤痕累累,当时环境的恶劣可想而知。
一个月之后,主题报道基本完工了,还剩下几处细节需要植村亲自确认。如果换做今天,一封电子邮件或者一通卫星电话就能搞定了,不过那个时候只能依靠人工传递。这项工作没有谁比Block更适合了,毕竟他已经精通了北极的生存之道。北极之行结束后,植村继续向格陵兰岛航行,于是Block又拿着原稿与他在那里碰了面。
最终,37岁的探险家独自征服北极和27岁的摄影师首次前往北极的故事登上了1978年9月刊的《国家地理》封面。
Block和植村在北极同持一面印有国家地理的旗标
日文版《国家地理》是《国家地理》推出的首份海外版,本月日文版正在举办创刊20周年的庆祝活动。四月刊的封面重新讲述了植村的北极旅程,其中还有Block对他们在一起度过时光的回忆。1984年2月,刚成为冬天期间独自登上麦金利山的第一人后不久,植村就不幸在山上遇难了。最近,在访问日本期间,Block会见了植村的遗孀Kimiko,两个热爱探险的男人的传奇故事就此画下了完满的句号。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