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地质大学登山队十一素珠链雪山登山报告
2014年9月26日,15名“中国地质大学安迪维特登山队”的队员们在自筹资金及获得了部分装备赞助后下,组队奔赴甘肃省肃州区金佛寺镇的“透明梦柯”雪山,计划登顶。但由于当地旅游局临时禁山,导致“透明梦柯”攀登计划夭折。经队委会商议,遂启用备选攀登方案--攀登海拔为5547米的素珠链雪山。
以下为攀登素珠链雪山的具体攀登记录:
D1:2014年9月30日
早上八点半登山队从敦煌出发,经过9个小时车程,换车三次,在下午五点半赶到了素珠链峰山外的小镇金佛寺镇,下车不久天就开始下起了雨,也起了风,空气很凉,队员们都略显疲惫。负责运输的两辆皮卡车为了安全不能把人和物资一同运上山,队员们只好分两拨进山。19点时,天已经半黑。细雨之中,皮卡车载满队员加司机共六人及后备箱里高高堆积着的物资驶向雪山。在车上司机告诉队员们山里无信号,于是队员们就各给家人打了一个电话报了近况。历经一个半小时的颠簸,终于在天没有全黑之前,队员们遥望到雪山的影子。但此时的天空中竟然飘起了雪花,一车人顿时惊呼起来,这股兴奋劲冲散了大家一身的疲劳!又经历了一个小时的颠簸,登山队到达了首晚的宿地3600米的一号板房。天气已经很冷了,下车后大家卸完车就立刻添加上了保暖衣物。稍后,队员们向留守矿区板房的大爷借了炉子和煤炭,煮了面,烘烤了一下许久无人居住的板房。晚上11点,第二批队员到达板房,稍做休整,12点统一休息。
(第一批队员到达3600板房时天色已开始发暗)
D2:2014年10月1日
上午6点10分起床,雪后,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大家收拾行装,吃早饭。
8点15分,收拾停当,原计划用摩托运输登山物资去大本营,可由于路上设了路障,摩托车也无法上去。队员们只好分摊背负包括食物和公共装备(绳子、冰锥、雪锥等)物资,重装出发。出发前,全体队员集体合影,并举行了简单的升旗仪式,以庆祝祖国母亲65华诞。
(升旗时山峰四周默然,大家都在心里默默唱着国歌)
9点15分,大部队从一号板房(海拔3600m)出发,起初的路段都是较好走的山路,虽然队员们都是重装行进,速度较慢且停歇次数较多,但基于登山队平时里的集训,队友们相互之间的默契度很深,所以队伍的整体节奏稳定、有序。上升路段,有队员开始出现轻微的头痛现象。
(看到盛景的第一反应就是伸开手臂去尽情拥抱!)
中午12点23分到达石板房(海拔4125m)。在石板房休整,简单解决了午餐,阳光很温暖,由于缺氧及一路辛劳,有些队员就有点昏昏欲睡了,为了安全,队员们都强打精神,相互拍照找些乐子。
13点45分,登山队从石板房出发赶往大本营。这一段的道路并不好走,起初是上坡的山路,之后穿过草甸,再横切过覆盖些许积雪的碎石坡,路很滑,大家又背着沉重的背包,一路上很难保持平衡。安全起见,登山队的女队员的前后都有男队友们在保护着。赶路很是辛苦,队员们也没有富裕的力气交流了,只是默默地走着,前后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走前的队员不时会回头查看一下后边队员的情况,而后边的队员则会回馈给走前队员一个默契的眼神。
(可以看见前一天疏松的积雪还留在碎石坡深深浅浅的坑缝中)
随后慢慢进入积雪较厚的区域。17点21分,登山队感到了换鞋处。队员们在一雪坡前换上冰爪,然后结成三至五人的小组继续前进,后者踏着前者的脚印走,并且用前脚掌踢进雪里防止踩塌脚印。
艰苦的负重上坡严重消耗了队员们的体力。每一名队员都在艰难地从雪地里拔出自己的一只脚踩进下一个前队员们踩出的脚印里,默数着步数,从刚开始50步一歇,到后来的30步一歇,再到之后的十步一歇。就这样,队员们咬牙前行,在翻过一段坡度较缓的雪坡后到达了一个平台,稍做休整,大家继续前进,终于在又翻过了一个雪坡后到达了大本营。
到达海拔4300米的大本营时,已是19点45分了。BC的风在不停地吼叫着。此时的队员们大多已体力透支,有些队员的高反情况开始显现出来。拖着一身的疲惫,队员们脱下冰爪,拿出帐篷开始扎营。由于风大,帐篷往往需要三个人紧紧拉住,才能保证不会被刮飞。扎营完毕,尚有体力的几名队员将装备都码放到了帐篷旁,又挖了冰雪来煮水。登山队的队长汪云强则到各个帐篷里去询问队员们的身体状况,给大家分配食物和药品。之后队员们就各自进帐去休息了,个别队员不时出帐去散步,以便更好地适应此地的高海拔。
当天晚上,队员肖粤新感冒及高反严重,吐了三次,队员滕聿央也因感冒加高反,不时出现了意识不清楚的现象。直到第二天早上,俩人情况都没有大的好转,加上队员卢春晖总是想睡,睁不开眼睛,属于明显高反现象。队长和几个老队员经过商量,担心高反队员的情况如果再加重的话,会有生命危险,于是果断决定由副队长胡进护送他们下撤。并与副队长约定两小时开一次对讲机进行通讯。
D3:2014年10月2日
天气晴朗,10点50拔营,副队长胡进陪同四名队员下撤,其余10名队员继续上山。
(全体队员在大本营合影)
为了减轻负担,登山队将部分食物留在大本营,只给每名队员配发了两天的粮食,穿上冰爪结成两组上山。
12点57分登山队前进到C1营地前的最后一个大雪坡。雪坡比较陡,前半段接近四十五度,后半段接近六十度。队长汪云强带着张树敏和白文彬先去架设路绳,其他七名队员在原地休整。14点左右,架好两个保护点之后,七名队员分两组结组过节点上雪坡,一组由王强带孙天琪和侯春儒,另一组是刘晓龙带钮月锋、齐宁远和星哥,下午三点,天空变阴,开始飘雪。途中跨越三处冰裂缝。16点左右,下雪暂停,此刻夕阳已偏西。
(上C1的雪坡)
(上C1横切雪坡)
18:00左右,在雪坡上行进四个多小时之后,第一小队终于顺利到达雪坡顶端,这是天已经暗下来了,天气越来越冷,风也变大了,二小队在下方收绳,体力不支,队长带张树敏、白文彬、王强下去接应,半小时之后终于全队人全部到顶.整个雪坡共架设600米左右的路绳,垂直上升300米。之后队员们从雪坡背面下去,经过一段碎石坡到山谷,即c1营地。此时的天色已经完黑透了,时间19点多。天空中小雪飘飘,队员们拖着自己的躯体钻进了帐篷,烧了雪喝水。由于严重的体力透支,白文彬、王强、侯春儒、钮月锋都出现了较严重的高反,有的队员夜里数次呕吐,难以进食,只能靠喝些热水或出帐散步来缓解高反。
凌晨时分帐外狂风怒起,天空中下起了大雪。
D4:2014年10月3日
昨夜的一场暴雪几乎覆盖住了营地的帐篷,早上大雪继续在下着。由于风不大,太阳被乌云遮蔽,山里雾气很浓,所以能见度极低。按照登山队的原计划,今早将由队长带领三名队员尝试冲顶。但由于天气恶劣,冲顶尝试只好暂缓,登山队选择在营地原地休整。
(C1营地)
因山势遮挡,昨天后半程与带队员下撤的副队长失去了定时联系。一早起来,两名经验较丰富的队员轻装上到海拔约5000米的山坡上与在板房过夜的副队长胡进用对讲机取得了通讯联系并互相沟通了近况。事后队员们才得知:昨天因无法联系到登山部队,副队长担心出问题,便安排四名队员相互支持着下撤去了一号板房,而自己在黑暗、寒冷的二号板房里手攥冰镐熬过了充满危险的一夜。在得知队员们的身体情况正常后,他才起身下撤去一号板房了。
在营地休整的队员们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海拔环境,开始在营地周围进行自主训练及整理装备,闲时也用堆雪人、拍照的方式来消磨时间,等待着天气的好转。
在队长的指导下下,有轻微高反的队员们都及时补充了盐水和糖,在放松的休整阶段,疲惫身体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体能得到了恢复。
D5:2014年10月4日
天气很晴,雾气已全部消散。阳光明媚,队员们个个精神焕发,都已摆脱了高反的影响。
(C1晨曦)
6点30分起床,队员们检查各自携带的装备除了队长与老白背着必须的装备外,其他队员都轻装冲顶。
8点10分,登山队由C1营地出发,分两组结组向雪巅进发。队长在队伍前方探路、踩脚印,由于前一天的降雪而积雪较深,很多地方积雪厚度已莫过膝盖,这使得登山队的前进变得十分困难,队员们的体力消耗很大。队伍从山谷横切上山脊,队长汪云强手拿登山杖与技术镐走在前面,以半游泳的姿势探路,踩脚印。雪较深的地方5步就得歇一歇,浅的地方就连续前行50步。12点20左右,队伍上了一个坡度较缓,路程较长,积雪很深的雪坡,上方裸露小块冰坡,抵达了卫峰(海拔5400m)。
(通往卫峰的雪坡行进)
这时,通往主峰的最后一段路是险峻的刃脊,昨天的新雪增加了刃脊的虚拟宽度,面向队员们的一面陡坡,必须从刃脊向阳面横切过去。但由于前一天的暴风雪,松软过膝的积雪在阳光照射下极易发生雪崩。队长计算从卫峰到主峰的雪坡至少要走3个小时, 但存在对讲机的信号不畅的路段,较长时间的松雪环境加上有失联的风险,冲顶之路危险重重!望着皑皑白雪下的主峰,大家的心里极其悲怆。而此时的队长汪云强没有犹豫,“安全是第一位的,下撤吧!。” 面对5547米的主峰,大家都心存遗憾,但是一次成功的攀登不是登顶,而是所有人安全返还,最重要的是在这次登顶卫峰的十名队员中大部分为首次登山的新队员,此次登山使得他们都学习并实践了许多宝贵的登山技能。面对危险现状,考虑到登山“安全第一”,以及之前所学到的“理性攀登永远是不能背弃”的原则。登山队理智下撤,留下了一个没有脚印的主峰在队员们的身后。
(队员们登顶在素珠链卫峰合影)
(遥望素珠链主峰,左侧)
(既然到不了主峰,那就在卫峰给她一个遥远的拥抱吧!)
13点47分,登山队开始原路下撤。15点,下撤至C1营地,收起营地留存的物资并进行了短暂休整。16点40,大家从C1营地出发,于19点30分下撤至BC营地,找出之前留下的食物后继续下撤。夜色黑暗,加之前一天下过大雪,下撤的路难以难认,难行异常。
23点20分,登山队全体队员们都安全返回到了二号板房,立即进行休整。
(4300m的2号板房)
D5:2014年10月5号
8点起床,吃过早餐,登山队开始收拾行装,10点出发下撤,13点到达一号板房,15点乘车出山,17点左右安全与山外队员会合。
(从海拔4300m2号板房下撤的马路)
(在3600的1号板房)
至此,中国地质大学“安迪维特登山队十一素珠链雪山登山”活动顺利完成!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